广州米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图书馆纸质文献收藏的新标准:传统酸性纸的危害与无酸纸的应用及推广策略

发布:2023-12-23 11:15 点击:0

纸质文献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知识信息。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机械造纸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酸性纸的大规模生产与使用,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传播与文化的普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酸性纸所带来的长期保存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威胁文献传承的重大隐患。

酸性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硫酸铝等酸性施胶剂,这些酸性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侵蚀纸张中的纤维素,导致纸张纤维断裂、脆化,最终失去原有的柔韧性和耐久性。这种酸化过程不仅缩短了纸张的寿命,而且对文献的长期保存构成了严重威胁。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调查显示,馆藏纸质文献中pH值小于4.0的占26%pH值小于6.0的占91%,而pH值大于7.0的仅占3%。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文献都面临着酸化的风险。

1 纸质文献发展的瓶颈

纸质文献的发展自然有其短板之处,或承载信息量及存储空间有限,或信息检索不便,或受制于大量文本复制及传播路径。笔者则着重论述纸质文献载体酸化及无酸纸应用的可行性。

研究与实践证明,pH值为纸质文献载体纸张耐久性的重要指标,是影响纸张寿命周期的首要因素。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印下了社会变迁与进步的足迹,为保留人类的记忆做出了巨大贡献。古代手工造纸多以麻、竹或植物的韧皮纤维为原料,并添以石灰、草木灰、碱液等物质,纸张呈中性或偏碱性,耐久性强,故有纸寿千年之说。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五牛图》为1,300年前唐代所作,是现存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辽宁省档案馆所藏6件《唐代开元年间档案》时间跨度为1,300年,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有记载的纸质公文档案;世界现存最早的有确切印刷时间的公元868年雕版经卷《金刚经》已有1,100余年的历史。

19世纪初,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西方现代造纸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机械造纸工业的发展。机械纸主要取材于木质原料,将木材分解成纤浆后,经过漂白、浓缩、施胶、填料、涂剂等多道工艺批量制成纸张。1807年,德国人改进了传统纸的胶料,以廉价的明矾一松香对纸质施胶,以降低制造成本。明矾属酸式盐,遇水可水解为硫酸,此种方法称为酸性造纸。由于酸性纸价格低廉,迎合了出版商和社会的巨大需求,到1850年后西方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酸性纸。1877年,这种生产工艺被传到中国,中国也开始使用酸性纸大量印制、出版图书、报刊等文献,而到民国时期,由于造纸工艺落后,造纸材料混杂,纸张酸性度达到了历史高峰。

1957年,美国学者调查结果显示,造成纸张脆化的主要原因是纸张含有大量的酸物质,纸张中的主要成分纤维素被酸分子侵蚀后,纸张纤维断裂、遭到破坏,从而失去了柔韧性,纸张寿命大大缩短。pH值与纸张寿命对应关系见表1

纸张 pH

预计寿命

耐久性级别

8.5~9.5

200年以上

耐久性强

6.5 ~7.5

100年以上

耐久性较强

5.5 以上

50~100

耐久性一般

5.0 以下

20~50

耐久性差

1 pH值与纸张寿命对应关系

近现代酸性纸的广泛应用使大量的纸质文献业已酸化,作为纸质文献主要收藏机构的图书馆、档案馆在世界范围内的文献保存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触目惊心。如: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中pH<4.0的占26%,pH<6.0的占91%,pH>7.0的仅占3%;韩国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酸化比例达80%;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从敦煌遗书到清末古籍千年间传统手工纸书写、印制的文献pH值均为6.120世纪百年间机械纸印制的文献pH值均为4.820世纪8090年代中文图书pH值均为5.5,进口外文图书pH值则均为6.9,已接近中性纸,酸化状况最严重的是民国文献,pH值均为4.3

纸质文献大面积酸化的现实对全世界的历史文献的保存造成了巨大威胁,它将使我们愧对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无颜于后人的智慧与记忆的传承。纸质文献酸化的后果:美国各图书馆所藏1850年以后出版的酸性纸文献平均寿命为50100年,严重者若不马上抢救,几十年后将化为灰尘;美国公共图书馆有8000万册图书处于脆化状态,纽约公共图书馆已有770万册图书裂为碎片。加拿大图书馆约有30%一45%的图书文献处于破碎状态。英国不列颠图书馆有200万册藏书一触即破。法国国立图书馆藏书中有9万册藏书一触即破,67万册即将粉化,66万册处于危险状态。中国大部分民国文献及部分古籍处于破碎状态或脆化,中国国家图书馆54.78%的民国文献严重破脆,如果按目前老化速度任由发展,民国文献将在未来50100年间消失殆尽。

全球纸质文献正面临一场日益严重的灾难,这更是一场人类文化的灾难,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浩劫。以酸性纸为主要载体的当代文献将如何破解纸质文献发展的瓶颈,已是图书馆人需正视及亟待解决的传统命题。

2 纸质文献无酸与耐久的可行性

20世纪中叶,自欧美兴起的拯救行动逐渐波及全球,一项关于推进传承人类智慧与文化遗产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的变革得到图书馆界、档案界、教育界、出版界、印刷界及造纸业的响应,且率先引领这场变革的地区和业界通过实践证明效果显著。这场变革的核心即为应用耐久性无酸纸淘汰酸性纸,延伸纸质文献寿命

无酸纸(Acid freep aper)原料纸浆100%为木浆,不含木质素等杂质,其造纸工艺不使用硫酸铝等酸性施胶剂,不含游离酸,pH值为7(中性)或大于7(偏碱性)的纸、中性纸和偏碱性的纸可统称为无酸纸。无酸纸纸质富有韧性,强度高,不易变色,耐久性强,可抵御自然界酸性物质的侵袭,在正常使用和保存条件下使用寿命可达200年以上,且不会出现明显返黄、脆化等变质现象。应用无酸纸可有效地避免人类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同时可减少纸质文献的维护成本,每位公民都将成为文化资源的受益者。每位文献作者都可永久保留其作品及研究成果。专业研究者可获取前人信息。图书馆等藏书机构文献维护成本降低,可更多地采集出版物,出版者和印刷者将是最大受益者。政府机构可以减少保护已有出版物及文献的费用支出。每个公民可以为子孙后代保留出版物。

1989年,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汇集46位知名作家与40家出版社签署了图书保存宣言协议,做出了对使用无酸纸的承诺,以保护印刷文字并使文化资产世代流传。同年,美国参众两院图书馆联合委员会向国会提出无酸纸法案,图书馆长期致力于宣传无酸纸议题也得到出版界的广泛认可和响应。而国际图联(IFLA)的巴黎会议决议更将无酸纸的使用推进到国际范畴,应该说1989年对无酸纸的使用与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后,国际图联(IFLA)1989年、1991年先后向联合国建议其出版物应率先使用无酸纸;1989年,国际出版家协会建议各国出版协会应促进使用无酸纸印刷文献;1992年,蒙特利安国际档案会议上呼吁与会国代表应向其本国政府倡议使用无酸纸;1994年,国际标准组织(ISO)通过了ISO 9706无酸纸标准(见表2),并确定了特定标识符号。目前,已有部分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在印制图书、杂志、档案文件时应使用无酸纸。

1

强度特性:面质量为70g/㎡或超过70g㎡的纸,其抗撕裂强度不低350mN

2

碱储备:如以碳酸(CaCO)为碱储备,每千克纸不低于20g CaCO

3

抗氧化

4

水抽提液pH:纸的pH值应在7.510.0之间

5

特定标识:符合该标准印制的出版物有资格使用专用符号

ISO 9706标准特性

20世纪90年代,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无酸纸的文献比例已达90%以上,美国及加拿大原生产酸性纸的产业转型为生产碱性纸的已超过80%,纸质文献酸碱度pH值已由近代的严重酸化转变为中性和偏碱性,日本出版物酸性纸的使用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中国作为造纸与印刷两大文明发源地,在15世纪前所编纂、印刷的典籍超过了当时世界所有国家的总和,正是这些浩瀚的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宝贵载体世代传承,中华文明才得以延续至今。如今,面对现代工业文明为纸质文献载体所带来的浩劫,无酸纸的进步终将实现当代文献200年以上的生命延续,尽管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永久纸,但未来科技发展必将由后人完成永久纸的使命。但是,以造纸术故乡而自居的中国面对世界性的无酸纸技术发展与广泛应用已经落后于时代,虽然于档案界、文物界或有些许应用实践,但对全社会性的影响力尚显不足,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及影响力应该有所担当,应成为有力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3 图书馆界应成为无酸纸的倡导者

3.1 应努力促成从政府层面制定无酸纸应用发展大略

作为政府出资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的公共图书馆,有着国家政策实施、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信息反馈路径,其应以倡导者身份联合文化界、教育界、档案界、文物界、出版界适时向各级政府建言献策,制定企业研发、生产鼓励性政策,协调生产、出版、消费多方利益,保证无酸纸的推广。近几年已有江苏等部分省份通过两会提出了相关提案,发展无酸纸前期工作已开始启动。

3.2 开展无酸纸的社会层面上的宣传、推广攻势

公共图书馆应以组织者身份动员各专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基层图书馆及舆论媒体,普及无酸纸知识,提高国民意识,为推进无酸纸进程做好舆论准备。

3.3 全面开展纸质文献损毁调研普查

各级图书馆协会应以领导者身份对地区性或行业性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进行科学、客观的损毁调研普查,特别是19世纪后机械纸的文献,包括晚清、民国、当代等各个历史时期文献的酸化、脆化、预计寿命的数字统计,为无酸纸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公共图书馆及档案馆应敦促或监督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国企机构率先使用无酸纸,以保障政府公文、权威文献的永久典藏。图书馆界应是无酸纸文献典藏的主要社会力量,在确保进口图书、报刊90%以上为无酸纸的前提下,力争逐步提高本土出版物无酸纸文献比例,且将其列为图书馆文献采购原则中的主要指标之一。图书馆应掌握无酸纸应用话语权,指导社会多方力量分步骤地从政府文献、科技文献、经典文献人手,逐步普及大范围的无酸纸印制。

面对这一挑战,无酸纸的推广与应用成为了图书馆纸质文献收藏的新标准。无酸纸,又称为耐久性纸,其原料纸浆100%为木浆,不含木质素等杂质,造纸工艺不使用酸性施胶剂,pH值为7(中性)或大于7(偏碱性)。这种纸张具有良好的韧性、高强度、不易变色和耐久性强的特点,在正常使用和保存条件下,使用寿命可达200年以上。无酸纸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还能降低纸质文献的维护成本,使每位公民都能成为文化资源的受益者。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图书馆界、档案界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共同推动纸质文献保存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无酸棉纸 140克 180克 16克

来源: 刘赤诚(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