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米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湖南图书馆古籍数字化 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发布:2024-04-19 11:35 点击:0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籍是那些静静流淌的珍贵宝藏,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智慧的结晶。然而,古籍的难读、难懂、难识别等问题,成为了其在现代社会利用和传播的障碍。面对这一挑战,湖南图书馆、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和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古籍数字化的第一期实训项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湖南图书馆拥有80余万册的古籍图书,其中包括约68万册的线装书和5万册的善本。这些古籍中,有193部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宋元递修刻本《说文解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学术价值,被誉为“镇馆之宝”。
       湖南图书馆副馆长任重表示,图书馆将建设一个古籍数字化平台,集中发布数字化资源,让用户能够在线阅读。这不仅是对古籍的一种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现代诠释和传播。通过探索古籍产业化发展模式,湖南图书馆希望让古籍更加便捷、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古籍书刊扫描仪扫描画面

       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提供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用高精度古籍书刊扫描仪古籍数字化存储在硬盘或数据库中,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及其现代产业生态的焕活。理事长李武望强调,与湖南图书馆和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合作,是打破人才稀缺困境的一种方式,为数字化时代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样板。
       湖南师范大学文创设计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负责人苏丰认为,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古籍数字化工作中来。这不仅能够实现学校与产业、教学与实践、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链接,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湖湘文脉的体认,激发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
       湖南图书馆第一期实训项目运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用高精度古籍书刊扫描仪将古籍从纸张实体转化为数字资产,让古籍在学者之间“活起来”。湖南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方面还进行了多次实物修复、数字采集及存档工作,不断探索古籍的利用与传播方式,努力成为文化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
       展望未来,三方计划基于采集的古籍数字化成果,在古籍可视化、古籍文创、古籍科普图书等方面进行系列创造性转化工作。这将进一步推进古籍的传播和应用,让古籍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