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馆藏中国珍稀善本全文数据库的渊源和特点
哈佛大学馆藏中国珍稀善本全文数据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创立与发展。哈佛燕京图书馆作为哈佛大学图书馆系统中专门用于收藏与东亚相关文献的场所,其藏书历史悠久且质量上乘,尤其是中文古籍善本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藏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特别是与戈鲲化这位中国学者的到来密切相关。戈鲲化是哈佛大学第一位中国教师,他在1879年受聘赴美任教,并携带了大量中国书籍,这些书籍成为了哈佛燕京图书馆的首批藏书。
1928年,哈佛燕京学社成立,随后设立了汉和图书馆(后发展为哈佛燕京图书馆),专门收藏中、日文书籍,为哈佛大学的汉学研究与中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首任馆长裘开明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通过广泛的采购与捐赠,迅速扩充了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依据中西分类理论发明了“汉和图书分类法”,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找书籍。
随着时间的推移,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藏书不断增多,学科类型也从单一的人文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等多个领域。
哈佛大学已经公开的中国珍惜善本文献总计9626种,共分为善本方志(749种)、宝卷(86种)、传教士文献(754种)、齐氏兄弟藏书(180种)、齐如山藏书(71种)、中文善本特藏-稿钞本选辑(31种)、中文善本特藏稿钞孤本傅斯年图书馆项目(279种)、满文古籍(68种)、蒙文古籍(31种)、明清妇女著作(83种)、韩南教授藏书(179种)、哈特教授藏书(103种)、中文善本稀见书目丛刊选目(34种)、中文善本特藏经史部(1440种)、中文善本特藏子部(922种)、中文善本特藏集部(1848种)、中文善本特藏丛部(2881种)、中文善本特藏特大尺寸(32种)等。这些文献很多是孤本,尤其是其中的钞本、稿本,非常罕见。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
哈佛燕京图书馆数据库提供了按照分类的浏览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选择相应的类别进行查看。同时,用户也可以进行检索操作,快速定位到所需的文献资源。
哈佛燕京图书馆所有文献均以高清大图方式呈现,用户可以对图片进行放大、缩小等操作,以便更清晰地查看文献内容。这种呈现方式不仅提高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也方便了用户进行学术研究。
哈佛燕京图书馆数据库在提供资源的同时,也注重版权保护。用户需要遵守馆方的版权规定,特别是部分文献已经有出版社公开影印出版的情况下,用户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版权归属和合法使用范围。
哈佛大学馆藏中国珍稀善本全文数据库具有资源丰富、分类清晰、高清呈现和注重版权保护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该数据库成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等领域的重要资源平台之一。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具体信息或者使用这个数据库,可以访问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官方网站查询最新的资源和服务详情。网址链接:https://curiosity.lib.harvard.edu/chinese-rare-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