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米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 > 常见问题 >

古籍保护与修复中心建设的步骤和意义-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

发布:2023-09-23 11:35 点击:0

      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收藏丰富,目前馆藏总量约40万册件,其中善本约4.6万册,普通古籍约30.5万册,碑帖3.8万件(张),西文古籍约1万余册。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一直是我馆工作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馆藏古籍保存和保护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书库和阅览室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达到2100平方米,配备了中央空调、抽湿机、烟感气体消防、红外监控、摄像监控和温湿度监控等设施。2001年,我馆争取到美国岭南基金会12.5万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02.5万元)和新加坡校友32万元人民币的资助,正式启动馆藏古籍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是关键。在专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我馆立足于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于2001年选派2人赴上海图书馆学习古籍修复技术3个月,2002年选派1人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文献保护与修复专业学习1年。在人才引进方面,2003年3月聘请了辽宁省图书馆原副馆长韩锡铎研究馆员、上海图书馆古籍部原副主任潘美娣副研究馆员和原来自己开业从事字画装裱的李景文先生到馆工作,2006年聘请了故宫博物院施安昌研究馆员到馆工作。各位专家一边参加图书馆的古籍修复整理工作,一边以“传、帮、带”的方式为图书馆培养古籍修复整理人才。

      2003年3月,我馆正式成立古籍修复实验室,在潘美娣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馆藏古籍的修复工作。最初,古籍修复实验室的面积只有50平方米,2位工作人员。2004年11月,我馆总馆馆舍改扩建完工后,古籍修复实验室面积扩大到120平方米,2007年扩大到220平方米,2008年又扩大到300平方米,2009年又进一步扩大到450平方米,设备设施也得到极大的扩充和改善。2009年12月,文化部公布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名列其中,成为全国高校系统唯一入选的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为设备设施齐全、技术力量较为雄厚、集中文古籍、西文古籍修复、碑帖修复、字画装裱、人员培训、教学实习、科学实验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功能较为完善的古籍修复实验机构。

      一、场地配置

      目前,中山大学古籍修复中心场地面积达到450平方米,配备了上下水设施,同时配备了中央空调、抽湿机、消防喷淋、红外安防监控和保险柜等环境控制和安全设施。

    在功能分区上,分为水洗区、工作区、材料储存区、实验检验区和资料室。

    (1)水洗区配备一个大面积水洗槽、一个小水洗槽和规格不同的水盆若干,配备了弱碱净水机,热水器、电磁炉等,可供文献水洗、染色、个别脱酸、浆糊制作、清洁等使用。

    (2)工作区配备了个人家具和公用家具。个人家具包括工作台、椅和工具柜各一个,公用家具包括各种规格的地柜、材料柜等。

    (3)材料储存区存放各种纸张、纸板、书皮布等,及各种公用工具。我馆先后定做采购了上海棉纸、奉化竹纸、高丽纸、皮纸、云龙纸、单宣、夹宣、罗纹宣纸、罗纹皮纸、扎花纸、连口皮纸、封面纸、水纹纸等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配发的各种纸张,以及多色花绫、帛、锦等。同时还储备了各种西文图书修复使用的封面用布、用板和纸张等材料。

    (4)实验检验区配备了电脑、打印机、高精度古籍书刊扫描仪、摄像机、显微镜、酸碱度测试仪及各种纸张检测设备等。

    (5)资料室存放与文献保护与修复有关的中外各种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研报告等纸质文献资料、数字资源和影像资料等超过千余件册,供工作和研究参考。

      二、设备设施

      公用设备设施包括德国IDEA电动和手工切纸机、大幅面卡纸切刀、高分辨率数码相机、电子显微镜、超低温冰箱、纸浆补书机、起脊架、图书整修夹、缝线架等。

      个人工具包括裁板、裁纸刀、尺子、刷子、毛笔、剪刀、骨折刀、调粉刀、等距器、锥子、镊子、三角板、橡皮、铅笔、针线等。

    三、修复人员队伍

      我馆现有专职修复人员11名,副馆长林明副研究馆员和特聘专家潘美娣副研究馆员带领多名骨干组成了一个富有朝气、年龄和学历资历梯队合理的古籍修复人员队伍。

      潘美娣副研究馆员是我国古籍保护修复界的知名专家,为我国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和人才培养做出突出成绩。我校采用新的人事管理机制,占用我校事业编制全职聘用潘美娣老师于我馆工作,指导我馆的古籍保护与修复工作和人才培养。

      林明副研究馆员曾于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在美国排名第一的文献保护修复教育机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文献保护与修复中心(School of Inform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进修学习一年,对美国的古籍保护和修复事业及西文古籍保护和修复有较深入的研究。林明副馆长2006年起还担任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和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文献保护技术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并多次受邀担任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的授课教师。

      肖晓梅从事古籍修复和字画修裱十余年,曾在广州美术学院、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参加培训,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培训和交流,多次受邀承担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的授课任务,曾应邀访问香港大学图书馆并传授古籍修复技艺,具有较高的古籍修复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多次完成高难度的修复任务,已成为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

      李景文从事字画修裱和古籍拓片的修复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较高难度的修复任务。

      邱蔚晴2002年中山大学图书馆学硕士毕业,曾在美国耶鲁大学访问进修半年,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理论功底。

      目前在职的11名修复人员中,副研究馆员2名,馆员3名,助理馆员1名、管理员4名、工人1名;在学历方面,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4人、大专1人、中专2人。两人具有国外学习进修经历,大部分都参加过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古籍修复技术培训。

      四、古籍修复和咨询服务

      我馆古籍修复中心不仅承担馆藏中文古籍图书、西文古籍图书、碑帖拓片、字画等的修复任务,还为兄弟馆提供古籍保护与修复的咨询、文献修复、人员进修等服务。如为广东东莞市图书馆、广东新会景堂图书馆、广东社科院图书馆等提供馆藏古籍修复服务,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社科院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省新会图书馆、广东省东莞图书馆、广东佛山图书馆等兄弟图书馆派员来进修古籍修复技术。

      我馆古籍修复中心还接受了多名来自南京艺术学院古籍修复专业和南京莫愁学校古籍修复专业的实习生来馆实习,同时还承担了我校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和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文献保护技术学》课程实习教学任务。

      五、管理制度

      我馆在古籍修复中心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和质量控制,先后制定了馆藏修复交接程序、修复实验室安全手则、各种设备仪器操作指南、修复实验室安全责任制、修复实验室应急预案、古籍修复质量验收标准等。

      六、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我馆就古籍保护与修复方面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交流与合作的关系,相互交流与促进。

      2002年我馆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建立了古籍保护修复人员互访的关系,并与2004年12月邀请美方三位古籍保护与修复专家来我馆讲学,举办了中美文献保护与修复高级研讨班,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的30余人参加了研讨班。

      2006年5月9-12日,我馆举办了2006文献保护与修复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15个省市自治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教学研究单位的70位修复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3篇。

      2007年5月我馆与香港大学图书馆就古籍保护与修复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2008年1月我馆选派肖晓梅老师赴香港大学图书馆就古籍保护与修复方面进行交流访问两周,2008年3月邀请香港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修复专家黎振英先生来我馆访问并与香港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中西方文献保护与修复”高级研讨班,并邀请国家图书馆杜伟生先生、南京大学图书馆邱晓刚先生联合主讲,有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的古籍保护与修复人员30余人参加。

      2008年7月-9月,中山大学图书馆承办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第三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

      2008年,我馆与香港歌德学院合作,定期邀请德国文献保护与修复专家来馆访问讲学。2008年11月9-12日,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明斯特大学与国家图书馆文献保护与修复部主Mr. Reinhard Feldmann、德国下萨克森州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古籍数字化部主任Dr. Thomas Staecker来我馆举办古籍保护修复与数字化专题报告会。

      2009年5月16-24日,我馆林明副馆长应邀访问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专门考察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详细了解其组成体系、人员配置、操作规范及日常运作情况。

      2009年11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香港歌德学院图书馆与我馆共同合作,举办了“首届全国西方文献保护与修复培训班”,由两名德国专家和我馆林明副馆长共同主讲。

      2010年5月25日至8月6日,我馆承办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第十二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2010年6月27日至7月8日,我馆与香港歌德学院图书馆联合举办了“西方文献修复实操高级研讨班”,邀请德国资深修复专家Ms Schneidereit-Gast主讲,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的16位修复人员参加了培训和研讨。

      这一系列修复培训和交流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为内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献保护与修复界提供了和国内外同行专家交流的机会、培养人才,也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为港澳地区的古籍修复工作和内地同行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2004年开始,先后有澳门中央图书馆、澳门历史档案馆、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香港艺术馆、香港康乐文化署等十余位同行参加了我馆组织或承办的业务培训和交流。可以说,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虽然诞生较晚,但在技术交流、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展现了应有的历史责任感。

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修复中心建设的步骤和意义